搭阿里山森林小火車,探索阿里山上的「得恩亞納」和阿里山小車站「多林」和「十字路」,從嘉義出發搭乘阿里山林業鐵路會有不一樣的驚喜與路線,有別於傳統到奮起湖吃便當或熱門的車站,這次走的是截然不同的深度旅行路線,從來吉部落遷村到得恩亞納的故事、製作專屬於自己山棕拐杖、十字路車站的歷史沿革、多林車站的再訪,走在森林當中感受芬多精的自然,以里山里海概念為旅行的樣貌與概念,是到阿里山上不同的鐵道旅行故事。
許久不見的來吉部落,在八八風災之後受到嚴重的損毀,許多居民遷移到現在的得恩亞納,但依舊不少族人還在原本舊來吉部落過生活,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和來吉部落,聯手打造部落木創品牌「補木」(Pnguu),以鄒族來吉部落特色,精神象徵塔山、山豬、勇士、貓頭鷹、圖騰等元素開發來吉國產材特色產品,製作高質感的國產材家具和家飾用品,讓來吉部落能有更佳在地特色與傳遞傳統文化。這次 2023 年又回到許久不見的來吉部落,參加來吉藝術部落的勇士小旅行,花一天的時間手做奶油抹刀和射箭訓練,漫步來吉部落的深度旅行。
阿里山鄒族的生命豆季,在 7/8~7/10 盛大展開,將鄒族傳統婚禮為主要概念,並搭上阿里山部落的人文風光、景點、美食與各地方社區的產業,打造一個平易近人且趣味豐富度十足的鄒族婚禮節慶。以鄒族語 fo'na 鵲豆,象徵著生命精神延續的概念,今年一共 28 對新人完成終身大事,也有 28 位新生的小豆豆接受大家的祝福,也開放民眾報名參加鄒族傳統婚禮體驗,讓幸福能得以延續並讓更多旅客能體驗鄒族傳統文化。今年的嘉義縣阿里山鄉鄒族生命豆季,又加上豐富的 DIY 體驗,像阿里山咖啡烘豆、魚筌工藝、手洗愛玉、皮雕工藝等,多樣豐富行程喔。
從嘉義高鐵站出發沿著台 18 線省道,最後抵達於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遊客中心,一路上也是通往阿里山公路的主要道路,也俗稱阿里山公路。這次,跟著台 18 線公路到茶園探望茶葉的美,喝杯高山茶看著隙頂的雲海漂流,到優游吧斯看著鄒族文化表演,體驗手洗愛玉與烘焙阿里山咖啡豆,住在石棹看夜晚的琉璃光感受一年四季都截然的不同阿里山風光。
阿里山兩日遊來到茶山部落,住在「只在此山中」民宿,晚上吃火鍋又參與捏陶 DIY,來到茶山部落住一晚,悠閒隱藏在深山中,晚上看星星聽蟲鳴、跟著民宿中的可愛狗狗與貓玩耍,生活步調慢下,可以發現更多生活上的人事物。
新美尼亞后薩獵人營以主打鄒族打獵文化為主,來到阿里山南三村,我們學習著搭建獵寮、吃著獵人餐、學習放置陷阱、了解過去的獵人到底是怎樣製皮。這些有趣的事情都在阿里山新美尼亞后薩獵人營!
來到阿里山南三村,到新美部落野一回,新美尼亞后薩獵人營以主打鄒族打獵文化為主,體驗各種不一樣的打獵方式,但這回,我們要圍繞著營火聽著鄒族音樂「那麼古謠樂團」,改編不一樣的鄒族傳統音樂,從生活上體驗音樂的美。
達娜伊谷的美,有著清澈見底溪流與滿滿的壯碩鯝魚,深在嘉義阿里山中的山美部落,也是台灣第一家由民間所推動的生態公園。附近的福美吊橋和山美吊橋,也是其中阿里山山美部落的兩大景點,見識到達娜伊谷的自然風景,才能體會曾文溪上游還有這樣的阿里山秘境。
得恩亞納,坐落於阿里山十字路附近的台版合掌村,有著恬靜的森林與鄒族在地文化,以不一樣的生命歷程接納過去的辛苦風霜。本篇整理了一些我之前去得恩亞納相關介紹,包含住宿價格、餐廳、得恩亞納社區交通、附近景點、該找誰訂房與相關窗口等等。
跟著阿里山國家風景抵達最南端的村落,以涼亭文化為名的茶山部落,有著自己獨一無二的涼亭文化、地方媽媽的部落餐點,我們這次漫步茶山部落,喝著黑糖檸檬茶探索這部落的一切,從看似簡單卻很困難的月桃笛、體驗永遠射不到山豬的射箭遊戲、怎麼拿都很重的搗麻糬體驗,我們經過這些體驗來更加了解在地的文化與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