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遠部落,身處於鮮少人知道的花蓮萬榮鄉,卻有著宛如阿凡達秘境的河谷與純淨的溪水,伴隨著布農族的杵音,我們享用了一場來自於馬遠部落的森林杵音餐桌的自然饗宴。跟著布農族返鄉青年阿光,探索丹社群的尋根之旅,學習山上植物的功用與意義,學習搭獵寮在山上能有個休息的契機,伴隨著敲響杵音的節奏與悠揚的歌聲迴盪至山谷之中,火堆中的溫暖而不熄滅,烤著、燻著食物與感恩給予一切的自然。走吧,跟著黑崎來到馬遠部落中,花蓮一日遊的馬遠部落山谷裡。
一起 kaiana 崁頂,這次藉由部落學習工作營到崁頂部落,將苧麻砍下、整理而成繩子,將一片片的竹片,編織成迷你版獵人包,揹著它與便當上山去。
來到崁頂部落,部落學習工作營的第三天晚上,我們舉辦著這次的同樂晚會,吃著部落才看得到的烤山豬,吃著在地部落餐,聽著族人的八部合音,也貢獻了我們很不正經的餘興節目,只為了博得崁頂部落的大家一笑(嗯?只有一笑嗎),就這樣,我們度過了崁頂部落的最後一夜。
一起 kaiana 崁頂,這次藉由部落學習工作營到崁頂,也把金蕉媽的可愛小菜園做個竹籬笆,也幫崁頂部落的部落餐桌,妝點不一樣的植物染天空布幕,這些都是與部落的人們,一起完工的驕傲。起初,在自我介紹的時候,就有人說是為了小米餐桌而來,讓我們跟著看看,到底在崁頂會有怎樣的部落餐桌和晚上的精彩慶祝同樂晚會吧!
一起 kaiana 崁頂,這次藉由部落學習工作營到崁頂,協助金蕉媽的可愛小菜園做個竹籬笆,也幫崁頂部落的小米餐桌,妝點不一樣的植物染天空布幕,讓遊客前來用餐時,能有很清新自然的環境。到底,竹籬笆要怎樣製作,我們在這段時間內又經歷了那些故事呢?
一起 kaiana 崁頂,這次藉由部落學習工作營到崁頂部落,協助金蕉媽的可愛小菜園做個竹籬笆,也幫崁頂部落的小米餐桌,妝點不一樣的植物染桌布,讓遊客前來用餐時,能有很清新自然的用餐環境與欣賞空間。到底,這次使用了哪些的植物,染成那些顏色的天空布幕呢?
說到小米,就不能不提它在布農族中舉足輕重的地位。以狩獵和農耕的布農族,也發展屬於自己的行曆與原始的字畫,也是在台灣原住民中,唯一有八部合音的族群。小米更是布農族的主食,以栽培小米為主,更發展了一連串的慶祝儀式,各月份也會依照月亮的圓缺舉行。這次到崁頂部落,跟著蓋亞那工作坊的天國爸,學習著布農族的小米文化,和如何播種小米,都是非常新奇的人生體驗!
崁頂部落,位於台東最大的海端鄉,卻坐落於最小的關山鎮旁邊。這是布農族八部合音被發現的地方,那個古老又帶有濃厚底蘊的部落,居住在這邊的布農族人不多,卻精通自己獨有的好工藝與食物樸實原始好味道。看著小米年曆、種植小米、聽著小米的故事;認識蓋亞那一家人,從布農族以家為單位出發,學習用各種植物染布、劈開一綑又一綑的竹子,編織而成天國般波浪的竹籬笆。原來,這是崁頂獨有的文化。
從水圳至梯田,從人文至部落,位於花蓮縣富里鄉的豐南村,在 2012 年開始被登陸為「吉哈拉艾文化景觀區」。在這邊眺望著天空梯田,跟著巡水人走至百年水圳,那清澈的水源孕育了這附近的生物與「哈拉米」,跟著哈拉梯田餐桌上的部落美食,用一桌餐桌美食,換個一個部落的故事。
敲著杵,聽著布農族獨有的八部合音,跟著馬遠部落的長老祈福,走向盤根錯節的巨大榕底下吟唱著,站在有阿凡達秘境之稱的馬遠部落,看著潔淨透光的溪水和各種色彩不一的礦石的大石頭,呈現獨一無二的自然人文風氣。